最近充满歧视意义的“咪咪眼”再次席卷网络,然而这种表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赋予这种含义的呢?白人眼中的邪恶科学家傅满洲又是谁?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种族歧视表情的来源和发展。

清朝官服、八字胡、狭长而偏上的“眯眯眼”、鹰钩鼻,这是漫威漫画中的邪恶角色、超级大反派——傅满洲(Fu Manchu)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是美国漫威漫画旗下超级反派,初次登场于《漫威特别版》(1973年11月)。

傅满洲

任何戏剧角色的产生和定型都有其时代背景,那么“傅满洲”这个漫画角色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他又代表了什么样的含义呢?

鸦片战争后期,美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现在的旧金山,之前被称作圣弗朗斯西科的地方发现了金矿,无数淘金者蜂拥而至,这其中就包括华人。美国白人驱赶走了印第安人之后,西部也进入了大开发时期,在这一期间,西部的工业也开始在跌跌撞撞中成长,美国的环太平洋铁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修建,与此同时,大批来讨生活的华人陆陆续续地进入了美国。西部相关文章:https://www.toutiao.com/i6889289899506139655/

在一开始的时候,美国联邦政府是比较乐于见到华人进入美国的,因为华人所要求的薪酬相比白人来说更低,也更加的吃苦耐劳,更能承受恶劣的工作环境,现在美国华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每一公尺太平洋铁路下面,都埋藏着华人的血泪。无数华人倒在了修建铁路的地方,这是华人对美国发展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低廉的薪酬和吃苦耐劳的品格则影响到了白人的工作,相比较难以管教和要求更高薪水的白人,华人无疑更受到矿场主和铁路建设商的青睐,而这就等同于夺取了白人的工作机会,这在一开始就埋下了白人对华裔的敌视隐患。

媒体妖魔化的华人

另一方面,由于移民美国的华人,多半是在国内生活不如意的人,经济状况很差,许多人的钱仅仅只够到美国的路费,往往是,这些人到了美国之后已经身无分文,这些人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又不会说英文,因此,只能求助于华人商会,但是华人商会并不是什么好鸟(包括在很多年轻人心目中形象光辉伟岸的福清帮都是吸华人血的蛀虫,这个这里就不细说了,大家有兴趣看的话我后面会单独开一篇文章讲),他们在给华人介绍寻找工作的时候,除了会压低薪酬、抽成之外,也找不到什么好的工作给这些初来乍到的同胞,因此,大多数华人的日常形象就是肮脏、瘦弱、没有活力,这种形象落在当地人眼里,华人这个种族的印象就自然而然地降低了。

并且,由于长时间的海上旅行,恶劣的船舱环境使得华工营养不良,眼睛畏光,到了美国之后,无法睁开的眼睛则成了华人在美国工厂主眼中的第一印象——“chink”这个词则在这个时候成了美国人对华工的蔑称,意为:睁不开眼的人。

修铁路的华工

除开这些底层的劳工,富贵阶层的华人形象也谈不上好,大家想象一下林正英电影中的乡绅形象:瓜皮帽、长辫子、八字胡、长袍、长指甲。这种清人的形象与当地人打扮的风格显得格格不入,时时刻刻提醒着当地人:这是个外来族群,另外,清朝人不信仰天主教、基督教,又有着封建阶级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独立的小圈子,这些都给融入当地设下了重重阻碍,而手握权力的富贵华人,自然而然地会把国内藐视法律、欺压群众的这一嘴脸显露出来,免不了做非法犯罪的事情,欺压贫苦白人,这又让当地人对华人的印象差了一分。

此外,华工的生活习惯也跟当地大不一样。他们依然保持着家乡的生活习惯、依附着宗族生存,勤劳节俭的美德让他们不计较居住和生活的条件,满清的愚民政策,让华工习惯了顺从,因此根本不关心国事,当地的党派无法从华人身上获得相应的选票,他们自然也不愿意做一些利于华人团体的事情,因为这没有意义。

因思乡而不愿久居;因念归根而骸骨归国,甚至还要从中国运来木材、棉布、丝绸,乃至“跨过太平洋寄回衣服洗净后又寄回的包裹”。凡此种种都为美国人实施排斥性政策提供了口实。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本来仅仅是美国工人对华工的不满,在一些人的推动下,慢慢地很多没有接触过华人的人,也开始仇视华人。

在白人看来,华人“下贱、自私、不道德、不能与外族融合”。他们不愿学习英语或接受同化,“不愿意认同我们的制度,看不起我们的社会风俗,公开藐视我们的法律和权威”。如果不禁止华人入境,西海岸就会成为中国的行省而不是我们联邦中的州”。

媒体宣传“华人抵触变革”

这些所有的冲突和矛盾最本质的地方,其实是美国资本主义的浪潮跟华工习惯了的封建主义思想的碰撞,在资本主义盛势下的美国人要传播“对人类福利异常重要的物质文明、政府原则和宗教思想”;习于封建社会陈规陋习的华人又顽强地依附于本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种落后的思路让白人将华人跟印第安人、黑人联系在一起,认为华人是奴隶,他们不过是“合同主手中牢牢掌握的货物”,与黑奴是同等性质的东西。

如果说上述的一切是根源所在,那么这种反华、排华浪潮爆发的契机则是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爆发的经济危机。

1873~1878年的经济危机导致数百万人失业,民生凋敝,群情激奋,由此引发了全国性的大罢工,前面说到了,由于清政府的愚民政策,华工们并不关心政治,也对工人们的诉求无动于衷,在东部、南部和加州,华工们在资本家们的诱导下,背叛了工人阶级,开始上班,致使一些罢工失败,于是华人成为了那些在经济危机和罢工失败双重打击下的白人们的报复对象。

1877年,爱尔兰移民丹尼斯·卡尼在加州成立了“美国工人党”,提出“中国佬必须滚开”的口号,并利用各种方式山东排华情绪,卡尼曾扬言:“如果不排斥华人,我就建议你们准备一支步枪和一百发子弹。”

议会

在该党的煽动下,农场工人、手工业者以及破产的小业主和失业者纷纷加入了工人党,并在1878年的加州议会选举中获得了30%的席位,同年,排华问题被纳入加州宪法。从此,排华浪潮由一种社会现象演化为政治议题与内战后美国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在以后的加州选举中,两党候选人为赢得选举,从选民手中获得选票,竞相将排华问题纳入党纲。每任州长就职后,都要颁布排华法,直接助长了加州排外主义者的嚣张气焰,使排华浪潮愈演愈烈。民主党人表示,要“制定法律,进一步禁止蒙古利亚人种的进入或移民”。而共和党则认为,“国会最紧迫的任务是应该全面调查蒙古利亚人种移民和入境对国家道德利益和物质利益的影响”。

当共和党人拉瑟福德·海斯以大有争议的微弱优势当选之后,他在敦促国会解决排华问题的同时,表示“愿意考虑任何旨在禁止华人入境的适当措施”。至此,排华问题已成为全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议题。

美国象征

从此,美国的反华浪潮就一波接着一波,从未停息,一直持续到了现在,华人在美国西部老百姓眼中的形象,一直是媒体宣扬的那种邪恶之人,而眯眯眼和“chink(缝隙)”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种族歧视的代名词,这一点是谁都洗不掉的。

这样到了二十世纪,由于新中国的强势崛起,美国又在朝鲜和越南接连吃了两场败仗,“黄祸论”又开始在美国社会尘嚣甚上,代表华人的的顶级邪恶反派“满大人”和“傅满洲”则分别在1964年和1973年进入美国民众的视线,傅满洲这个形象则将近百年来美国民众和媒体对华人的歧视印象综合到了一起,诞生了这个充满种族歧视意义的角色:眯眯眼、鹰钩鼻、高颧骨,这些特征将其实就是那些在海上飘荡了几个月的华工面孔的真实再现——饥饿、营养不良。

换句话说,这就等同于漫威新出了一个黑人角色,名字叫做尼格·华特摩轮·考屯(nigger·watermelon·cotton),没有哪个黑人会觉得这只是个普通角色,他们甚至会烧了漫威总部。那为什么国内某些人会认为傅满洲这类角色可以接受呢?

黑豹如果是个反派呢?

回到现实中来,最近无论是自封为“国漫之光”的《雄狮少年》还是奔驰的广告,以及被良品铺子打的节节败退还要出来作妖的三只松鼠,都在试探国人的底线:明明是蹲在你面前拉屎,擦完屁股还要对你说一声抱歉不是故意的,你接着吃你的饭。

这种行为我觉得是个正常人都受不了,那些为这种行为洗地的人,大概是跟常人不一样吧?

至于某些媒体和个人说的,这种行为为什么上纲上线?难道不能接受这种长相的人吗?对于这种言论我想说的是:你吃完狗粮嫌弃大家说你是狗,吃狗粮的时候怎么没考虑这一点呢?

三只松鼠的模特

资料来源:

——张恒《从《异教徒中国佬》看19世纪排华浪潮》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梁茂信《美国移民史新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学术共同体文库

——刘义勇《“文明”观念与19世纪末美国的排华浪潮》